新闻动态
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科学养殖

氨氮等水质指标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及解决办法

发布日期:2024-07-04 浏览次数:168

       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,养殖密度不断提高,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。这就容易导致养殖水体负载增大,甚至超过其饱和限度,进而使养殖水体理化指标遭到破坏,水质恶化,水体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大量产生,致使养殖水生动物中毒死亡,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。

一、氨氮
1、氨氮的形成
       水中氨氮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,或者是由于含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的。
       一般情况下,水体的氮循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,水体氨氮维持在正常水平。但是,在高密度养殖及淡水综合养殖的水体中,特别是鱼类生产旺季期间,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、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,同时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杀灭了有益微生物,致使水生态失衡、水质恶化、水体缺氧,进而造成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增高的情况。

2、氨氮的存在形式
       水中的氨氮有两种不同的形式,即分子形式存在的氨(NH 3)和离子形式存在的铵(NH+ 4),我们常说的氨氮,实际是分子氨(即非离子氨)和离子氨的总称。氨有剧毒,而铵是无毒的。同时,在水中氨和铵是可以互相转化的,在不同pH值及水温的情况下两者的含量比例是不同的,pH值越高,水温越高,水中所含有毒的氨的百分比也越高,也就是说,氨氮的毒性与养殖水的pH值和水温密切相关,pH值越高,水温越高,氨氮的毒性也越强。
3、氨氮的毒性
       氨氮对鱼类的毒害程度非常强,是亚硝酸盐氮的十倍,在很低的浓度下就可以使鱼类产生中毒症状,甚至死亡。
       氨氮对水生动物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,其毒性比铵大几十倍。氨氮可以破坏鱼的鳃组织,使血液中的红血球丧失和氧结合的能力,造成呼吸机能下降。氨氮主要侵袭粘膜,特别是鱼鳃表皮和肠粘膜,其次是神经系统,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肝肾系统遭受破坏,引起体表及内脏充血、肌肉增生及出现肿瘤。
       中毒后,鱼类鳃丝颜色发乌变紫,体表粘液增多,皮肤充血,甚至出现血斑。身体机能下降,表现为减少摄食,生长缓慢,严重的会发生昏迷以致死亡。一般养鱼水体要求氨的浓度不应超过1.0mg/L。

4、养殖水体氨氮处理方法

       药物降解。定期做好清塘、清淤、晒塘,用生石灰等消毒。
       曝气增氧。合理开启增氧机,增加池水溶氧,开启增氧机还可起到挥发水中氨氮作用。
       提高底层水溶氧量。底层水缺氧,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,也会使氨氮积累,因此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是防止氨氮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。
       培水施肥。根据水质状况,按照“少施勤施”的原则;根据水质的pH值等状况掌握合适的施肥量,防止施用量过多而使水中氨氮的含量达到危害鱼类的程度;应以碳源肥料为主,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,吸收利用氨氮,减少其累积。
       控制饲料的投喂。根据池塘情况,控制投饵量,可以减少过剩的饲料和鱼类排泄物,减少氨氮的积累。
       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。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和利用,减少水体中有机质和氨氮的含量。
二、亚硝酸盐
       亚硝酸盐是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过程的中间产物,亚硝酸盐对鱼的毒性较强,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。
1、亚硝酸盐的形成
        养殖水体中大量的投饵,造成氮素大量的累积。氮素通过各种微生物的作用,转化成为氨氮、亚硝酸盐和硝酸盐。当水体达到自净平衡时,三种状态的氮素可以维持正常的状态。而在养殖水体内,因使用消毒制剂等造成有益菌大量杀灭等情况的发生,会使氧气供应不足,就会造成硝化过程受阻,进而导致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,当氨氮转化过程较快时,亚硝酸盐问题就比较突出了。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较大,硝化细菌在温度较低时,硝化作用减弱,造成亚硝酸盐累积。
2、亚硝酸盐的毒性
        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与氨氮相似,主要是通過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,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,降低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携氧的功能,出现组织缺氧。可造成鱼虾摄食量降低,鳃组织出现病变,呼吸困难、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,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。亚硝酸盐对苗种的危害大于成体阶段,会延迟或停止水生动物生的生长发育。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一般不应超过0.15mg/L。
3、亚硝酸盐的来源
       亚硝酸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       外源水含有氨氮,进塘后,经过曝气,被不完全氧化的结果。
       过多的残饵、粪便、尸体、死藻等有机废物长期积累后,有机态氮转化成无机氮的中间产物。
       肥水时,选肥不当,多见于农家肥和化肥。
       老化池塘,淤泥多,进水后,淤泥中的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,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。
       天气剧烈变化,引起水体缺氧,底部恶化,硝化细菌在低温时,硝化作用减弱。

4、降低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办法

 提高溶氧。开增氧机,增加池水溶氧量,使硝化作用进行完全,减少亚硝酸盐形成的机会。
       正确选肥。按照“多碳多硫多矿,少氮少磷少脏”的原则,调整好氮磷比。
       合理投喂。制订合理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,提高消化水平,减少饲料残渣和粪便排泄。
       培育藻类。补充有益藻类及其他有益菌类,促进对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利用。
       使用水质吸附剂:使用氨离子螯合剂、活性炭、吸附剂、腐植酸聚合物等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,如底质清理剂等,经过离子交换作用,吸附或者降解亚硝酸盐。
       降解亚硝酸盐的毒性。水体亚硝酸盐超标时,可适量泼洒氯化钙、氯化镁、食盐等氯化物,增加氯离子的浓度。一般情况下,当水体的氯离子的浓度是亚硝酸盐浓度的6倍时,即可抑制亚硝酸盐对养殖水生动物的毒性。
三、硫化氢
1、硫化氢的形成
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,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形成的,或是在富含硫酸盐的水中,在硫酸盐细菌的作用下,使硫酸盐转化成硫化物,然后生成硫化氫。在杂草、残饵堆积过厚的老塘,常有硫化氢产生。当硫化氢与水体底部金属盐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时,底泥就变成了黑色。养鱼水体有硫化氢产生也是水底缺氧的标志。
2、硫化氢的毒性
硫化氢的积累会使鱼中毒,毒化鱼的血液,致使鱼类窒息死亡,并且能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。研究表明,当养殖水中的硫化氢含量达到0.5mg/L时,可引起健康鱼类中毒死亡;高于0.8mg/L时,鱼类大批量死亡;在虾蟹育苗水体中危害更为严重,当含量达0.3mg/L时,就可以引起轻度死亡。所以,一般养鱼水体要求硫化氢含量要低于0.1mg/L。
3、水体硫化氢的判定
泥塘底部产生黑泥,下风处可闻到臭鸡蛋味。
水生动物鳃呈黑褐色,鳃盖紧闭,血液呈巧克力色。
水生动物在水体表层游动,不沉入下层。
水体中溶解氧,尤其是下层中溶解氧含量特别低。
4、养殖水体硫化氢处理方法
调整投喂策略。合理放养,合理投饵,减少残饵和水体有机质积累。
使用增氧机。充分增氧,促进水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,同时高溶氧可以氧化消耗硫化氢。
调节水质。适当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。
改善藻相。建立多元化池塘藻相,有利于水体中植物多元化,增加池塘内溶解氧含量。
调控水体pH值。pH值越低,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几率越大,一般控制水体pH值在7.5~8.5之间。
四、pH值
1、pH值的危害
       pH值过高,鱼类碱中毒,体色发白,狂游乱窜,体表产生大量粘液,鱼鳃部产生大量分泌物,水体中出现许多死藻,很容易引起鱼类呼吸机能发生障碍而窒息死亡。
       pH值过低时,会降低载氧能力,引起鱼类组织内缺氧,新陈代谢强度降低,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、粘液增多、腹部充血发炎等。有时水体溶氧量正常,鱼也有浮头现象,就要考虑是否pH值过低。

2、调节pH值的方法
       水体pH值过高时:晴天上午补充有益活菌,通过菌藻竞争,抑制藻类的活力;加酸性物质中和,例如乳酸钙、白醋等;有条件的可以换水。
       水体pH值过低时:泼洒生石灰,解毒增氧,多改底,多开增氧机加快藻类的分解。注意根据水体藻类的情况适当加肥,保持好藻类的营养和活力。
       pH值应保持在7.5~8.5之间,才有利于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,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,减少水生动物排泄量,降低对水质的污染,节约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性能。

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

  • 24小时咨询热线

    24小时咨询热线18741346888

  • 移动电话18841361155

Copyright © 2018-2021 抚顺嘉园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刘家工业园区龙头路7号